宣教心故事

數不盡的堅強裡透露的一抹微笑

Ukrainians in Budapest 1

「我們希望男性可以留住,我們希望下一代可以有父親,雖然歐洲各國都透過免簽開放大門歡迎我們,但我們大部分的人只想要回家。」這是來自與烏克蘭人的對話……西進半個地球來到世界另一端,自二月以來的烏俄衝突,過了四個月後,至今東歐有了什麼新模樣?讓我們一起從匈牙利布達佩斯靈糧堂接待烏克蘭人的視角中,看一看、聽一聽烏克蘭人的故事和心聲,從悲傷的過程中,他們前進了哪些?走過了哪些階段?

一個日常的中午,烏克蘭人一如往常地進到教會用餐,一位五十多歲的媽媽,她的穿著打扮看起來十分典雅,散發著美麗的氣質,彷彿也反照出這段日子以來,她漸漸地在異國的生活裡振作起來。用餐時,她打開手機裡的影片,告訴我們自己的家園現在變什麼樣子,儼然已成了廢墟。我們感到她好勇敢,選擇在進餐時向大家分享沉痛的記憶與畫面;她也好孤單,因為當有一群人聆聽她說話,她好想跟人表達內心的不捨與感嘆。

這哀慟的場景對她而言似乎已悄悄地跨越流淚的階段了,雖仍舊帶著沉重感,但卻還能對陌生人敞開地分享自己感到惋惜的情緒。記得當我們用手機翻譯跟她對話時,我們問了一些簡單的烏克蘭語怎麼說,她回答的順序竟是先說俄語,而後才說烏克蘭語,這樣的順序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在感傷中仍舊帶著懷舊?在戰爭的破碎中仍舊惦記著過去的連結?也許這說不出口的伏筆才是最真實的掙扎吧!

Ukrainians in Budapest 2

當我們到公園帶小朋友玩遊戲時,透過最簡單的語言-「玩」牽起連結,卻在小朋友臉上看見難以述說的故事,他們原本好好地居住在自己的家園,在「匈牙利」生活從來不是他們曾想過會有的一天,父親、哥哥、兒子都不在身邊,站在一起的都是媽媽跟小孩。和一個媽媽聊天時,她帶著一抹微笑說道:「我現在同時要扮演父親的角色」,微笑裡面蘊含無奈,但必須讓自己堅強起來面對前方未知的日子,我想她說的不單是經濟的負擔,還包含女性無法給出只有男性才能散發的父愛,這句話的背景則是小孩們在旁邊跑步追逐的畫面。

Ukrainians in Budapest 3

在堅強與微笑裡,有著說不出來也說不完整的故事,當我們在互動中彼此聆聽與傾訴,從當中感受那份有家卻回不去的惋惜,希望留住自己族群的根;希望下一代仍舊能夠擁有父親與男性的榜樣,當來自不同地方的外國人一起相遇在匈牙利,透過遊戲、交流跟對談,會再遇見什麼故事?又可以怎麼樣一起在故事中敘述下一個轉彎?讓我們一起期待。

Ukrainians in Budapest 4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