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你問我,教華語文與跨文化宣教有甚麼關係??
1. 華語文的氣音過重,在印尼聽起來是不禮貌的?
是的,了解文化差異,才能理解他們,華語文的捲舌音,對印尼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學習;也有氣音過重,導致他們不敢發音的情形,因為這在印尼是不禮貌的行為。(編按:讀者們,這裡是重點請劃線)若我沒有先了解他們語言文化上的差異,我在教學過程中,會很氣餒為什麼無法矯正他們的發音。
不論我們到哪些國家宣教,都應該先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、文化背景,而不是以保留自己文化的心態做宣教事工,懂得欣賞別人的文化,以神的愛去接觸他們,並以他們的溝通方式來把基督的愛傳給他們,使他們能夠明白、認識,以致接受,這樣才能把宣教工作做得更好。
2. 適時給予陪伴與關懷,而不是強迫接受:
課堂中一定會有害羞不敢表達的學生,我從不強迫他們要立馬開口,而是讓他們先觀察同學間的互動,再循序漸進的帶領他口說。逼迫式的學習,不僅讓人想逃避,且排斥。課程結束後,也不忘了讚美他們,增加彼此的自信心。
班上的學生們有些是穆斯林,我不急著把福音推銷出去,而是與他們當朋友、建立關係,再以生命影響生命,當他們覺得被接納了,才能真的認識福音。想想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,有時是否也太過心急要對方接受福音,或要對方馬上受洗!?這樣的方式不僅讓人反感,也使人更加遠離神。
3. 以為是我在服事他們,卻是我被服事:
相信這句話,對於有短宣經驗的朋友們一定不陌生,當我們帶著滿腔熱血前往短宣時,都會有一種”這次宣教就要轉化當地”的使命感;而短宣結束後,才體悟被轉化的其實是我們。
這次我也不例外,學生對學習的積極度,轉化我對移工的刻板印象。他們把唯一的休假日(許多移工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可以休假)安排進修,有些學生特地從桃園來台北上課,有些學生結束3小時的電腦課,又趕來會話課。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:雖然環境看似困難,但『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』,不也就是聖經教導我們的處事態度!!感謝神,藉著華語文志工教學,我又再次被觸摸醫治。
你還認為跨文化宣教只能飛出境??
NO~~只要你願意被使用,在台灣也能做跨文化宣教士(事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