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暑假了~
暑假,看似學校的課程學習暫告一個段落,但對於生命的課題,從來沒有暫停的時候。而我所服事單位「聯合差傳」也在暑假期間,緊鑼密鼓地規劃下半年的「宣教心視野」課程。
從沿海傳福音拓荒內陸—華人宣教之父戴德生引發的第二波宣教浪潮
第二個宣教時代的標誌人物,也是一位不滿30歲的年輕人,他的名字叫做戴德生(James Hudson Taylor),創辦了新型態的差會,突破初代差會只在沿海宣教的侷限。
從鞋匠學徒搖身一變為近代宣教之父—威廉克里向神求大事、為神作大事
如果說17世紀是天主教的海外宣教起跑點,基督教可以說晚了整整一百年,由一位出身貧苦的鞋匠學徒,率先呼應大使命,這個人就是被喻為「近代宣教之父」的威廉克里(William Carey),在近代四波宣教運動中,開啟第一波浪潮。
文化大不同:不要讓印度人覺得你髒
你對整潔和骯髒的定義是什麼?提到美國和印度,你覺得誰比較乾淨?保羅.赫伯特(G. Hiebert),曾至印度長期宣教,著作包含《文化人類學》,他一語道破人們對印度又髒又亂印象的背後現實……
找到預備接受福音的和平之子,是「教會倍增運動」的秘訣!
上次談到印度北度的比哈爾邦(Bhojpuri),在短短五年內成立一千多間教會的見證,關鍵在於順服神的道。另一個關鍵,在於「找到和平之子」。
從18個月內有6個人被殺害;到五年內,建立一千間教會。
這個見證,發生在印度北部的比哈爾邦(Bhojpuri),由普世拓殖教會城市團隊事工(the global church through Cityteam Ministries)副主席大衛.沃森(David Watson)所帶領的團隊,曾經,他有六名同工在一年半內殉道……
十項全能的近代宣教之父 — 威廉克理
想像在一個印度類似「百萬小學堂」的答題節目上,主持人出了這樣一個問題,對於這個在英國出生、卻奉獻四十年歲月給印度的偉大宣教士,參賽者出現的答案,竟然五花八門……
PSP宣教心視野之書摘:宣教與禱告
在宣教的路上,禱告能發揮的功效遠比我們想的更大。《宣教心視野》第28章談到社會問題的屬靈根源,當基督徒想在宣教行動中做善事、幫助窮人,其實是與各種靈界的權勢爭戰。
PSP宣教心視野之書摘:宣教的速度與距離
「耶穌在世時,為何不用自己的名聲、能力,廣招人馬,加速宣教的速度,只找來12門徒這一小撮人繼承?」《宣教心視野》第19章問的這個問題,讓我想了蠻久,的確,我讀新約有時也覺得神若再多施展一些厲害的神蹟,例如在王的面前飛天,或是想殺他的法利賽人面前降下火,這樣對於他樹立威能,應該很有幫助。為何不?
PSP宣教心視野之書摘:宣教任務中的認同
身份認同,是宣教過程中的重點,如何讓人對福音產生回應?絕不只是住在當地、學語言,就能讓人的心敞開,被看成自己人,所需要的犧牲、破碎、退讓,往往超過你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