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到一個新的環境,究竟要怎麼開始新的教會或是信仰生活。很多人在環境及季節轉換時,很有可能因為去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,導致失去了原本穩定的信仰生活。
2017年的5月,因為兵役的關係,我有機會去到菲律賓進行華語教學一年。在菲律賓找教會的過程一切都蠻順利的,在來之前就開始上網查詢菲律賓有哪些教會,然後一一去他們的網站,看他們的介紹。如果想要持續維持信仰生活的話,那去認識當地的教會是必須的,不管去了之後或是去了之前。
來到這裡之後,我有兩個選擇,我可以去參加一間華人教會,崇拜以中文為主,或者我可以去參加英文/菲語的教會。其實,一開始我就決定想要參加英文的教會,想說可以認識當地的人,可以結交菲律賓的朋友,他們也很願意帶你去走走及熟悉環境,這也是融入當地環境最快的方式。
photo credit: www.panaynews.net
之前上宣教心視野的宣教課程提到宣教士去到一個新的國家和環境,很容易會想要找跟自己相同國籍的夥伴們連結。像是華人就容易去找華人的社群,美國人容易去找美國人的社群。
不是說這樣不好,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,因為人們總是想要尋找歸屬,或者說,人們在尋找熟悉的環境,甚至嘗試想要將自己熟習的環境複製到異地去。當然那樣不是不好,應該說,這要看每個人的目標、方向及期待達成的結果。對我而言我想要更認識當地的環境和社會,所以最自然的方式,就是去認識在這裡生長的人。
有一天,我在教課時問學生:「我是基督徒,我在找教會,有沒有人聽過 Victory Church?」很奇妙的,馬上就有學生反應他們認識的一位同學在那裡聚會。很快的,當天放學那位同學找到我,我們留了聯絡方式,跟他約好去教會看看。
第一次去參加是星期天早上十一點的崇拜,結果剛好參加到以菲語為主的崇拜,幸好我的學生在旁邊幫我翻譯成英文。聚會結束,學生帶我認識他們教會的一位全職同工,我們也跟著這位同學和全職同工一起去吃午餐,也留下了聯絡資訊。到下個禮拜,他們也很順利的將我們介紹給教會裡其他的國際學生,也很快的就成立了一個國際小組。接下來幾個禮拜,都有機會聚集、一起吃飯聊天、被門訓。而且小組也小小的,1包含我、另一個台灣役男及另外兩位教會的會友 (其實可以算是他們的核心同工)。他們的小組也大多保持在3-10人,因為想要維持親近感。
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間教會,Victory Church是菲律賓Every Nation Church在菲律賓的名稱,Every Nation Church 是美國的牧者來菲律賓開始的事工,異象就是在全世界每個國家建立教會。這間教會也很強調門徒訓練、跟隨耶穌,所以他們很重視小組生活及一對一的門訓。我所在的分堂,在馬尼拉市很多大學集中的地區,叫做University Belt簡稱U-Belt。每週都有11堂聚會,而且每場幾乎都有幾百人,最多大概也有500-600人,算是一個很龐大的分堂,組成也大都是學生及社青。教會網址: http://www.everynation.org/
介紹完教會,回到正題,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是我、我們、我在台灣的教會能學習的。我開始思考,今天一位新朋友來到我們教會,我們是否有辦法讓他馬上跟教會的牧者、傳道認識連結,馬上幫他們找到小組,然後聚會結束跟他們一起去吃飯聊天分享。這裡的會友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接待人,他們甚至週到到會陪我一起等回家的車。也許這也再讓我思考,我自己是否願意陪伴新朋友,是否願意帶他們認識環境,帶他們去吃飯,甚至陪他們等車。
我後來得到一個結論,就是我很慶幸當初沒有馬上去華人的教會,我沒有任何負面的意思。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只去華人的教會,我的視野和世界觀不會被擴大,應該說有很多事情是你跟當地人相處才會經歷到的,像是他們的生活模式、日常飲食等等,會做一些你可能在華人群體內無法做到的事。鼓勵接下來會去國外一段時間的朋友們,別太快把全部的自己放在一個熟習的族群或是環境,也許把部分的自己放在一個新的領域,新的文化,會為自己打開許多的門、機會及新的經驗。
除此之外,將自己置身在國外的教會,有機會看到神在不同國家和教會中所在做的工作,不再侷限我們自的眼光在自己的國家、自己的教會或自己的小組。我們可以更廣闊的看到神在世界各地的藍圖和心意,甚至可以將各地的復興串連起來,看到神的宣教計畫不是只給自己的國家,而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。
photo credit:
www.panaynews.net
Samuel Ch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