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教心故事

機智實習生活週記:有點難溝通耶!

missionary communication

如果不是宣教士在實習課程裡帶了一個小活動,可能還要很久以後才會發現自己與人溝通上的「堵塞處」。

 

★ 非語言溝通

語言學習是宣教士很重要的技能養成之一,如果能夠使用當地的語言,生活、事工上都方便很多,更要緊的,與服事族群彼此之間的認同也會提高;不過,語言只是其中一種溝通媒介,「非語言」(肢體動作、表情眼神、語氣聲調停頓……等等)傳達出來的訊息,在溝通中占的比例高達55%。當你抵達一個陌生的環境,看也看不清,說也不「輪轉」時,耐心聆聽、觀察感受、理解不同的自我表達,讓身邊每個人(包含自己)都走到最合適的位置上,算是跨文化生活裡的基本操練吧!

 

★ 溝通:摸索、辨別、確認

在溝通課程中,我們隨意站著,宣教士給我們每個人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號碼,矇上我們的眼睛、不許我們說話,要我們想辦法讓團隊十幾個人按照號碼大小排成一排。

這是一個滿有趣的活動:

● 可以看到個人不同的堅持,例如一定要在矇眼睛的毛巾上,架一副太陽眼鏡的時尚追求……;

● 表達自己的方式也不一樣,有人在大家的手心上直接寫出數字、有人以用力握手的次數來表明號碼、有人拍肩膀示意……;

● 也能發現每個人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不同的反應,有位實習生變身「交通警察」,只要辨明號碼比他大的就把他們推到右邊,號碼比他小的就推到左邊;有個實習生表示同時間有許多人向他「自我介紹」,對著他又拍又捏,讓他感到資訊超載,當下決定讓自己先緩緩,不作判別……。

即使我們每個人溝通的方式都不一樣,但多等候一下、多嘗試幾次、再感受幾秒,大家慢慢的都走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,我們順利完成這個活動。

 

★ 慣性「已讀不回」

我在活動開始前早已在腦中排練各種策略,原本想用手指溫柔的在人手上點2下(我是2號),但擔心自己太緊張,手指如果多抽幾下,會被錯誤解讀,於是決定用更明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「立場」。

活動開始後,我抓到人就往他們的頭上拍2下(還好我只是2號……),不過真正實行起來感覺又不太一樣,因為什麼都看不到,所以只能順著每個人的背摸上腦袋,一點都沒有想像中明確乾脆!但後來還是很順利的找到了1號和3號,正好是日本和肯亞的宣教士(他們的頭都被我打了,也被我毛手毛腳的摸了一輪)。

當我們手牽手排成一排時,我感到左手被重重的握了一下,我知道這是日本宣教士在跟我確認「他是1號」,但我當下沒有任何反應,因為我覺得「我已經知道他是1號」,而且我認為「他應該也已經知道我是2號」;但過一會兒,他又重重的握了我一下,我突然驚覺,這無關乎我們是否已經知道彼此是誰 ,而是我對於他發出的確認信號是否作出回應 ,於是我兩手都各重重的握了2次,馬上從左右兩邊得到1次、3次的回應,我們像3個小孩子一樣,一邊偷笑一邊輪流傳達著無聲的密語。

 

★ 觀察學習,多方嘗試

在某些東南亞國家,頭頂被認為是靈魂所在,乃神聖不可侵犯的部位,不能隨意的觸摸,我們以為表達善意親暱的舉動,在不同文化中卻是大大的忌諱,這其實是我早已具備的「知識」,但若沒有留心、刻意的將「人」融入思想中,很多決定和行動就容易在習慣的文化框架裡反射性的回應。雖然只是10幾分鐘的活動,卻從中發現自己思想的侷限、行動實踐中的落差、溝通互動的「盲區」,也感受到許多既溫和又有力清楚的溝通模式,期待自己在團隊課程的有效刺激裡,勇敢嘗試各樣的方式,成長為一個「使溝通更順暢」的人。

 

值週實習生:阿珮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