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教心故事

「卑」起跨文化宣教的橋樑|翔鷹專欄 2

「建立關係的秘訣-謙卑」
若要跟當地人建立關係,以我們在台灣熟悉的教育概念或思維,往往會傳遞一種:「來啦!我來教你啦!」的感覺,如果帶著這樣的心態,到一個資源比較少的地方,我們更容易覺得:「我很厲害!你不會做!你需要我」。要擁有良好的信任關係,第一個需要作的反而是跟前面所說的相反,那就是:「先放下自己、謙卑自己。」
 
另外,也會有很多人覺得宣教士很厲害,其實不然,厲害的是宣教士生命中的那位神。很多時候看起來是我們站在上端服事人;但也有很多時候是我們謙卑下來,讓神透過那塊土地跟那邊的人祝福我們的生命。
 
「除非是神的恩典,我自己和我的專業無法被啟動」
在第一次半年的短宣中,我已經決定會再回去長宣。在當地第一個學習的是透過獨處與神建立關係;第二個則是謙卑,讓自己的思維框架突破,不是認為可以為神做什麼,或是為人奉獻什麼。過去十多年的旅程中,除了神的恩典沒有第二句話,很多人說要用專業去服事,那是從人的眼光去評估。當我經歷這麼多事,我覺得是因為神愛我,把我放在那個地方,塑造我的生命,過程中也會有犯錯的地方,團隊合作的層面上,我可能傷害到別人,或是別人也會傷害到我們,但一路走來我也只能說:「很感恩!」
 
「從聖靈啟示裡學文化」
對跨文化宣教有負擔的年輕人,語言絕對是要學的,再來就是學文化,要怎麼學?平常我們說的「禱告」就是很好的武器。許多時候跟他們來往,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,當我們透過禱告問神時,聖靈會啟示我們更多,讓我們看到文化是如何被形塑。舉例:當地男生大多為成吉思汗的後代,女生長得高大,且比男生能幹,卻難以在社會上脫穎而出。他們背景為穆斯林文化,強調男尊女卑,回到家後,女人的角色就為生養、工作,女生在家中看似是掌權者,但在公共場合中她必須成為幕後的角色,這是一個非常衝突且矛盾的現象。
 
「我是誰?」與「當地價值觀」的拔河
另外提及,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是在整個家族裡面是奶奶說得算,但是出來到公眾場合中,因為參雜宗教信仰的背景文化,露臉的全都是男士,哪怕是沒有什麼才幹的男士,只要他是男生就可以出來講話。這便造成他們在自我認知、角色、價值觀許多的衝擊,所以我們要去認識的不只是語言,而是要在屬靈裡面更深層的了解,事實上,從他們文化所展現出來的習俗,我們可以知道,惡者在當中用透過許多謊言欺騙了整個文化。
 
「當性找上門,幸福變得不容易」
在這個文化裡面,也默許男生可以搶婚女生,只要在路上看到喜歡的女生,觀察幾天,他就會跟朋友們合作,設計圈套硬是把女生搶去當新娘。這樣的搶婚文化已經造成十個家庭裡面有七成都是搶婚來的。而這些女生中,有些則是有心儀的對象,或是已經訂婚,但是一被搶婚後,就必須要嫁給這個強盜,很多人甚至選擇自殺來解決,或者是後續的婚姻非常不幸福。因此建議除了學語言外;除了認識書本或網路上的資訊,還要學到文化裡面深層的屬靈意涵,許多時候真的是需要禱告倚靠神;倚靠聖靈的啟示。
 
「過火盆接咒詛文化」
到了高中畢業後的適婚年齡,男方家庭會策劃一切搶婚行動,男生會請父母親準備好房間,意味著搶回來就是他的人,有些女生若執意不跟這位男生一起,長輩則會不留情面地說:「我勸你!我們以前也是這樣被搶來的,雖然不幸福,但也是這樣走過來」如果仍舊不願意,家人會準備一個盆子,上面有火,讓她跨過去,就得了咒詛。這便成為一種羞辱的記號,代表你嫁不出去。而這幾年已有一些人權組織,從國外來的工作人士反抗這樣的搶婚習俗,另外憲法也聲明不得搶婚,習俗依然留存於民間,便呈現一種對男、女生角色價值十分衝突與矛盾的社會現象。
 
專欄口述:翔鷹|中亞宣教士
專欄文字撰稿:Ruth chen|IMission1 準宣教士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