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教心故事

「疫」起從混亂中看見需要|翔鷹專欄 8

Good_company
【接待中心接到了「疫情」?】
 
最近一次(去年)預計要開啟的新事工就是開辦一個接待中心,但是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把我們原本的計畫給打散了,原本希望透過接待中心接待許多來我們當中的團隊,沒想到,疫情從三月便開始嚴重起來。
 
以前我們思想著:「語言中心是一個福音的平台,也是神給我用在宣教上的其中一項武器——教學,透過中心可以接觸到當地。」在三月份開始封城的時候,我就驚覺到這個語言中心其實是需要面售的,我意識到一定要轉型,因為語言的市場已經算飽和了,已經有當地人開始起來作語言中心,而他們宣傳的方式比我們便宜,有時候甚至策略比我們外國人好,雖然我們的品質跟口碑都很好,但是做生意就是做生意,誰的成本低誰就比較能賺錢。
 
【當技術與文化碰撞成為事實,轉型就是義務】
 
在兩年前就有想過說要作線上課程,但出自於兩個原因一直沒有辦,第一個網速不夠快,第二個就是當地的學生都是遊牧民族,他們不是太喜歡學習,因此在這個國家要搞教育就變得較困難,除非你有很龐大的金援。
 
就是連大學要畢業,他們也是用金錢去買學歷,因為大學老師的收入相對較低,所以他們也必須要透過外來的收入作為供應,因此如果你想要拿高分直接繳多一點錢就可以辦得到,因此錢多就能夠畢業。
 
所以當我發現可能要轉型,以語言中心的文化事業來說,我就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而疫情的過程中我也決定要線上來教學,但是學生用完之後就跟我說他們還是想要面對面教學,後來我們發現整個語言中心處在沒有起色的狀態,就在思考說可能需要轉讓給他人來經營。
 
【「疫」起回到信仰根本!】
 
I don’t know, but it’s ok, because HE knows everything!!
 
以其他宣教士為例,他們有的是作生態旅遊的生意,推廣當地國家的漂亮景點,吸引人前來遊玩並跟他們互動,但也因為疫情全部都停擺了,接待中心也都全部關閉了,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其實已經不再是這些花樣的包裝了,最重要的正是教會的工作。
 
就是因為在這樣的極大難處之中,人的心更願意回轉,也更容易會想要在危機中尋求信仰的力量,我們來到了一個很多東西包含思維都需要轉型的時機,現在大家都很難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。包含我跟先生連要回去的路也不是很容易,沒有飛機飛進去,除非包機,進去之後,因為整個經濟狀況都很低靡,基本上政府也無相關補助,我跟先生也在思考我們再回去後,要從哪裡開始?
 
【我能給的最大祝福,就是我們自己的生命】
 
從這次的疫情出發來觀看這陣子發生的事情,我覺得要說到更深的就是我們必須回到最基礎的工作,也就是教會在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像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做了許多愛心食物發放到各處,也做了一些醫療用品給當地人,我們跟當地的教會一起動手做,我負責募款,他們負責交出發送單位的名單,我們來監督他們如何救助。
 
我們推崇一個新概念:祝福,就是隨時都預備好,如果哪一天我們突然要離開,到底我們可以留下什麼給當地教會?錢?資源?還是我們的技術?還是我們這個「人」的「生命」的陪伴?過去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,我們撒下了什麼種子?
 
所以我要再一次說:「不是做什麼,而是我們是什麼!」我們就是盡可能做我們能做的,然後鼓勵當地的領袖興起來,連結於當地的牧者跟領袖,陪著他們一起走、做,留下我們所擁有的生命給他們。
 
專欄口述:翔鷹|中亞宣教士
專欄文字撰稿:Ruth chen|IMission1 實習宣教士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