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教心故事

文化大不同:不要讓印度人覺得你髒

你對整潔和骯髒的定義是什麼?提到美國和印度,你覺得誰比較乾淨?

曾任三一福音神學院宣教和佈道系主任、美國富勒神學院普世宣教系教授的保羅.赫伯特(G. Hiebert),曾至印度長期宣教,著作包含《文化人類學》,他一語道破人們對印度又髒又亂印象的背後現實:印度以公共場所的髒亂、個人的整潔聞名;美國卻是公共場所乾淨、個人衛生習慣邋遢。

「空氣中飄著各樣氣味,有香水、焚香、食物、牛糞和人糞的臭味。」保羅.赫伯特提及路旁腐爛的垃圾、掛在樹枝上的塑膠袋、臭氣薰天的開放下水道、馬路上的糞便,他形容「到處都塵土飛揚,生活雜亂無章,不受控制、又很骯髒。」

對美國人來說是很大衝擊,因為在美國,普遍可見修剪整齊的草坪、乾淨整潔的街道、粉刷一新的建築物。

不過印度人可不這樣看,因為對照公共場域的髒亂,在個人清潔層面,印度可是遠勝美國人,只要離開屋子外出,一定穿上最好的襯衣、褲子,繫上熨燙過的領帶;印度女性則會穿戴色彩鮮豔、乾淨整潔的服裝,餐前必定洗手,把房子打掃乾淨、用花卉裝飾,甚至刷牙、梳頭髮的習慣極其仔細。

反觀美國人,使用別人入口的叉子、湯匙吃飯;穿著破損的牛仔褲、T恤;進屋不脫鞋、不洗澡就睡覺、不洗手就拿東西吃;特別是用同一隻手如廁、擦屁股,這對於右手只用來吃飯、不作他用的印度人來說,簡直無可忍受。

這就是不同文化中彼此看似矛盾、卻又難以辯論對錯的地方。

保羅.赫伯特在多年的宣教經歷中體認到,印度對於潔淨的追求,不是表面上能被洗掉的髒汙,他們更擔心深層、內在的自我玷污,例如清運死人、處理垃圾、掃街道的工作,只有賤民階級可以從事,世襲的種姓制度讓印度人相信,只有轉世才可能改變階級。

也就是說,印度對污穢的定義,展現在種姓階層之間。高種姓的人和低種姓的人不會有任何肢體接觸,如果不小心碰到了,甚至要透過冗長的潔淨儀式,讓高種姓的人清潔內在的髒污;如果跨階層通婚,那就更加污穢。

「我們應當避免論斷印度人的信念,而是在福音的光照中,檢視彼此的信仰內涵。」跨國的文化大不同,保羅.赫伯特提醒所有造訪印度的人,要注意四件事,以避免觸犯文化上的禁忌。

一、穿著得體:把牛仔褲、舊T恤、斑駁的球鞋留在家,女性勿穿短褲或短裙,不然是侮辱接待你的主人,讓他們在印度人當中丟臉。

二、注意飲食衛生:在餐廳吃飯前,要到公共水池洗手,飯後要當眾刷牙,特別是不能用左手動食物,對於印度人來說,是很汙穢的動作。

三、梳頭髮:蓬亂的頭髮,一點也不有型,對印度人來說,髮型務必梳理整齊,才不會成為「不潔」的標記。

四、小心吃肉:印度人尊敬「牛」為神聖的動物;由於曾被穆斯林統治,連豬肉也不太吃,完全素食者至少佔全國三成,所以要小心不在公共場合吃肉。

保羅.赫伯特提醒,適時向在印度接待你的朋友學習各種文化習慣,雖然嘴巴上他們不太說出來,但是關係較深刻後,就能較坦承以對,使你成為印度人眼裡,真正乾淨且值得尊重的人。

—《宣教心視野》第67章「乾淨與骯髒?對印度文化的誤解」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