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,我以為自己就是個作跨文化宣教士的料,因為我很能吃苦,不太怕冷、也不太怕熱,喜歡挑戰新鮮的事物,吃什麼食物都覺得很好吃,又有學習語言的天份,這些條件讓我能夠很快地適應不同的文化與環境,要我跨出舒適圈似乎並不怎麼困難。然而,經過九年的預備,我發現我錯了!跨出舒適圈不單是要去接觸、熟悉那些看得見的不同,更是要去面對生命裡許多自己的「不喜歡」與「不想要」,且後者往往更具有挑戰性,也是神最為看重的。
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常常去思想大衛的一生,他身為一位君王、一個有影響力的人,卻先走過了好大一段不舒服的過程,但正因為他願意去放下那些原本可以選擇舒適的權利,他的生命才得以被塑造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,自然有越來越多的人甘願跟隨他。我想,宣教士的生命也是如此。以下,我想透過大衛的生命來分享:我在預備宣教的過程中,那些不容易跨越的舒適圈。
【三、責任:出於愛的服事/可以與我無干之時】
撒上十七32-33, 37(新譯本):
大衛對掃羅說:「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膽怯。你的僕人要去與那非利士人戰鬥。」掃羅說:「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戰鬥;因為你年紀太輕,他自幼就作戰士。」⋯⋯大衛又說:「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,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。」掃羅對大衛說:「你可以去吧!耶和華必與你同在。」
當時,以色列人的戰士都在前方預備和非利士人交戰,然而,面對出來討戰的歌利亞,他們卻都害怕,一直僵持了四十天之久。大衛從家裡來到戰場,原先只是來送食物的,卻被歌利亞的叫罵聲給激動了!儘管他的哥哥誤會他、對他生氣,掃羅王也勸阻他,認為這場戰事不干這毛頭小子的事,他卻仍堅持要出戰,難道大衛想要獎賞嗎?還是想要出名呢?雖然這些他後來確實都得到了,但我想他最主要的動機應該相當簡單:他愛以色列人,因此他在以色列人的需要上,看到了自己的責任。
錯誤的責任感?
在我朋友的口中,我一直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,有時不只是盡了力,甚至是過了力量,為什麼我會如此呢?回頭看我的人生,可能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上曾經受過幾次傷,因此習慣用討好的方式想換得別人的愛,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在課業上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,獲得很多稱讚,便很自然想要用好表現讓自己能保持在受人肯定的狀態。當我開始預備宣教,神卻開始調整我生命中一些「錯誤的責任感」,簡單來說,就是最根本的動機出了問題。
我最開始接觸宣教時,是因為朋友想要去,為了陪伴他、鼓勵他,我便開始和他一起學一種很冷門的語言,也一起為那個地方和那裡的人禱告。朋友的理想與我有什麼相干呢?那時候的我以為,因為「愛朋友」的緣故,我在「他的需要」上看到了自己的責任,但殊不知有更多的成分是因為「想要得到他的愛」,我便在「自己的需要」上汲汲營營,後來這些努力的付出甚至讓對方開始感到壓力,我才意識到我抱持著一種錯誤的責任感。
其實,要走上宣教路的人,似乎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責任感,因為會想要去接觸、去愛一群和你不同文化、距離遙遠、毫無相干的人,背後的動力想必要比我愛我的朋友、大衛愛以色列人還要巨大。況且,人也是互相需要的,在出於愛的責任感之中,渴望被愛並不是一種錯誤,正如神雖然以無窮且完全的愛愛我們,卻同時也渴望我們的愛。只是,我們很容易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失去了「起初的愛心」,反而在用責任感換取愛,或是想證明自己是有愛心的人,最終變成一種重擔,不斷耗損自己的身心。
神盼望我們享受這份責任!
有人說:「宣教士的感冒就是憂鬱症。」這或許是宣教工場上血淋淋的真實狀況,我卻深深相信:神盼望我們是滿懷著祂的愛、帶著喜樂的心去宣教,而不是感到作難,或搞到身心俱疲。神學家布赫納(Frederick Buechner)曾說:「神呼召你去的地方,就在你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交會之處。」這似乎也意味著,跨文化宣教如果是神對你的呼召,它不該是一件讓你感到苦不堪言的事,好像是神逼你這樣做,最後你還能順理成章的把所有責任都推到神的身上。
我曾經遇到一些人,他們知道我有宣教呼召時,一開始會很興奮,但很快就要我不要繼續跟他們談宣教,因為他們擔心神透過我再次對他們發出邀請。通常我會說:「其實,如果宣教真的是神放在你心裡的呼召,你抗拒不了多久的,讓我們走著瞧吧!」我的理由是,我相信愛我們的神並沒有要苦待我們,也不想要勉強我們,約拿的故事不應該成為我們的寫照,它乃是對我們發出溫柔的呼喚:「若良善的神真的呼召你,你為什麼逃呢?」
我自己也曾因為感情的挫折而躲避宣教的呼召,在那一年的禱告中卻常有畫面和聲音從心裡跑出來,神讓我想起訪宣的畫面:「嘿,你愛他們嗎?他們的需要觸動你嗎?」我說:「神啊,現在我和要一同走宣教路的夥伴分手了。我留在這用音樂服事你,不好嗎?我在後方幫忙推動宣教,不好嗎?」於是,我似乎聽到祂笑笑地說:「噢,很好啊!如果這真的就是你想要的。」
我捫心自問,知道自己仍然掛念著那地的人們與需要,也深知神所放在我心裡最深的喜悅並不會滿足於留在此地,最後,我選擇了降服,也相信神是顧念我有感情需要的神。奇妙的是,當我降服後,心卻感到無比的釋放,而不是勉強。
檢視你的動機!
若我們帶著不對的理由或念頭回應呼召,神或許還是可以使用我們,但我們會感到很痛苦,這卻不是神的心意,神乃是渴望我們喜樂地與祂同工。因此,責任固然重要,但願意去承擔責任的背後動機更是關鍵。大衛和掃羅最大的不同,並不是有沒有治國的責任心,而是背後的動機純不純正、得不得神的喜悅。
有宣教士曾經和我分享在回應宣教呼召時容易有的錯誤理由,帶著以下動機前去宣教工場的人,最後往往不是筋疲力盡,就是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:
1. 想達到別人的期待
2. 想達到自己的期待、證明自己
3. 想改變自己的處境
4. 想贏得神的愛
5. 有罪惡感、覺得不去是該死的
6. 同情心、被激發的情感
宣教,不是向別人的期待負責,也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,更不是為了討好神,它乃是我們對神的愛的回應,我們唯一的責任就是領受這份愛,並去到神要我們去的地方將它分享出去。
當我害怕承擔責任…
然而,走宣教路的過程確實不都是愉快美好的,有時甚至是很辛苦的。我想到曾經上過的Kairos宣教課程提到:當我們領受了異象,這個異象並不會自動持續地運轉,更不會自己成真,它需要我們刻意地去持守,直到最後。如同愛情,不能單憑感覺,更要刻意付上代價經營,因著愛,產生了對彼此的責任心,而宣教也同樣是如此。
要承擔責任,自然是個不舒服的路,甚至會害怕:我會不會把事情搞砸呢?最後如果失敗了怎麼辦?我知道有些人覺得沒有宣教呼召,或不敢回應呼召,是因為認為自己的能力或條件不足。雖然上一篇我們曾經談過付代價鍛鍊自己能力的重要性,但別忘了,即使大衛曾經在牧羊時練習甩石器、打野獸的功夫,大家卻都不認為小小的大衛使用小小的石頭能夠打敗大大的歌利亞,就連大衛自己也不認為,因為他對掃羅王說:「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,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。」可見大衛認為經驗與能力固然重要,但每次得勝的關鍵乃在於耶和華的靈。
有愛就有責任!
在我走宣教路的過程中,我曾在幾種感覺與我無干的狀況中被聖靈提醒,要因著愛的緣故去承擔起責任:
第一,當看到同工有需要或做不好的時候,我可能會想「那不是我的職責範圍」,或認為「誰叫他這樣那樣⋯⋯」,或覺得「如此一來我就顯得比他還要好」。事實是,神說我們是同一個身體,總要彼此相顧,我們對彼此有責任。
第二,當事情看起來又大又難的時候,我往往會希望自己不要參與其中,因為我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,怕自己會失敗。然而,若是神呼召我們去做的事,祂的靈也必與我們同去,愛我們的祂必為我們負全責,而回應祂愛的呼召卻是我們的責任。
最後,當自己做不好的時候,第一個反應常常是要找到理想的藉口,好讓自己不會太難堪,卻忘記了:神永遠不會撇棄做不好的我,卻要管教不願謙卑認罪的我。不經過挑戰與破碎,就不會有成長與更新,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。
因此,在宣教這條路上,讓我們學習時時回到神的面前、煉淨內在的動機、找回起初的愛心,唯有活在神的愛中,才沒有懼怕,也唯有出於愛的責任,才會越服事越甘甜,祂的愛,透過祂的聖靈,將幫助我們輕省地承擔起自己、彼此及福音對象的生命,穩妥地走進祂的心意。